在水产养殖生产中,养殖效益的高低,饵料系数是关键因素之一。在水产养殖过程中,饲料的费用约占养殖成本的60%。饲料的正确使用及效果,将在水产品养殖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只有充分发挥饲料的利用率,降低使用饲料的成本,以较低的饵料系数取得较高的产量,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。
em菌的本质是一种细菌,与普通的细菌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复合菌,是由多种单一的细菌组成的。比如主要组成部分酵母菌,光合菌,乳酸菌等等。通过集合这些有益菌的各种优点,在有氧环境下参与微生物的循环,将水产养殖环境拉到正常的状态。
它的工作原理是,利用em菌来分解发酵水体中的有机质,将其转化为氨基酸无机盐和水溶性,将这些对水生生物起副作用的物质控制在一个正常的水平。结果是达到一种正常的生物循环,让水质恢复到正常水平。藻类丰富,溶解氧充足,透明度适中。适合鱼虾的生长。
但是em菌一般不会单使用,在使用em菌来净水之前,先解决水体的溶解氧严重不足的情况,以及尽量保证水体的氨氮浓度和亚硝酸盐含量有所降低,因为这样em菌弱起的作用加明显,因为em菌在溶氧量充足的前提下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,而且由于em菌的作用或者说效果,生效的时间比较缓慢比较长,所以它是尽量在有害菌和其他有害物质浓度降低的条件下,才能发挥好的作用。
01 / EM菌 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
1.扩大饲料来源,降低生产成本
EM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微生物酶,它们能分解饲料中的粗纤维,使其适口性、营养含量、消化率都能满足动物饲料的要求,对扩大水产饲料来源、节约成本都有重要的作用。投喂含EM的饵料,可使水产动物机体内某些酶的活性提高或降低,从而改变有害微生物的生存环境,不利其生长,从而水产动物机体的免疫力,使抗应激能力大大提高。
2.改善水质,促进生长
在水产养殖过程中,由于大量投入人工饲料,各种残饵和排泄物常会引起水质的恶化,造成鱼塘环境污染和增加鱼病发生。而添加EM的饵料,EM会使动物肠道内有益菌大量增殖,能够控制大肠杆菌的活动,并促进机体对饵料的消化吸收,使排泄物中的氨氮含量减少,达到净化水质、促进生长的目的。由于池塘泼洒EM后,水质相对较清,故这些塘不宜养或应少养肥水鱼,如鲢鱼、鳙鱼等。
02 / 用法
1.喷洒饵料
包括直接投喂和液体发酵后投喂。直接投喂是按饵料量的O.2%将EM液体直接喷洒入饵料,边喷洒边搅拌,拌匀后即可投喂;液体发酵后投喂,是按饵料量的0.1%分别取EM菌剂和蜜糖或红糖,将两者各稀释100倍后混匀装入密闭容器中,在室温(30℃左右)下发酵48小时后喷洒饵料。实践证明,发酵菌液的饲用时间不宜过3天,每次用完后要将剩余饵料密封保存。也可采用高浓度EM菌液直接浸泡饵料(如死鱼虾、黄豆、小麦等原料粮),效果也非常显著。
2.泼洒水体
EM有增氧、增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效应,并能改善水体环境,对鱼类的浮头、泛塘等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。鱼种放养前3天,每亩水面用EM菌液5-8公斤,稀释1:50倍液池泼洒;放养后每天每亩用EM菌液1公斤池泼洒,连用10天,以后每月视水质情况用3-5次。当发生泛塘现象时用2.5-3ppm的EM稀释液池均匀泼洒(严重时可用5ppm),3-5天即可恢复正常。此后每隔1-2天再泼洒1-2次可较好地防止泛塘现象的再度发生。